老兵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闻资讯 > 老兵风采
陈志明: 机智勇敢的尖刀排长
发布者:时间:2018-01-23 15:35:58浏览量:

       陈志明,广东东莞人,1976年2月入伍,1978年4月入党,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二等功,战争结束后,他被选送到桂林步校学习二年。历任排长、副连长、县人武部正连职参谋,1984年3月转业,历任东莞市茶山镇民政助理、国土所长、副镇长等。

 

       陈志明入伍来到了一支英雄部队,163师487团。487团其前身是红军第一师第一团,来自井冈山,简称“红一团”。红一团是一个战绩卓著、具有红色基因传承、英雄辈出的红军部队,在我军历史的光荣榜上曾涌现出“大渡河连”、“狼牙山五壮士”等十多个英雄连队。来到这支英雄的部队里,陈志明苦练军事技能,积极要求进步,在第二年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陈志明还是体育健将,曾在77年全军第四届运动会55军赛区夺得单双杠、跳木马个人成绩第六名。
只身潜入敌阵探路侦察敌情
       对越自卫还击战在1979年2月17日凌晨打响,战前,陈志明被任命为一连尖刀排排长。
能够担任尖刀任务,既艰巨又光荣,陈志明和战友们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回忆起当年在战场上的勇敢战斗,陈志明自有一番豪气在胸间:“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斗中,我作为红一团1连1排长,在战斗的第一阶段就两次担任团赋予的尖刀任务,冲在全团全营乃至全连的最前面,以最小的代价获取了最大的胜利,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战前分析时,487团将要进攻的正面驻扎着敌军的一个地方武装,敌方扼守的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按照军、师、团的作战意图,战斗一旦打响,必须首先拔掉敌地方武装这颗钉子,为主力部队实施攻击打开突破口和扫清障碍。
 
 
       陈志明说:“上级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连,连队命令我排为尖刀排。同时命令当地守备连协同我连作战。为提高取胜把握,我们针对当面之敌的防御特点,加紧进行了一系列强化训练,包括模拟排雷等,做到能熟练拆卸各种类型的地雷”。
       说起临战前的那一次潜入敌阵地侦察,陈志明犹如讲起昨天的故事:“为确定和熟识进攻的路线,有一天,团指挥所组织全团排以上干部在金鸡山以南预定地域勘察地形。为了摸清我连进攻当面之敌军的防御部署,在胡绍洋副团长的授命下,我只身潜入敌阵探路和侦察。当潜入至500米左右,突然隐约听到一阵“嘀里咕噜”喊声,我愣了一下,一时不明白在叫什么,我匍伏了一阵,见周围没有动静又继续向前摸去,继续向小村庄匍匐前进,直到摸清小村里没有驻守敌军才返回阵地。回到指挥所,才知道首长们已经观察到刚才的情形,是敌山坡上的一放牛人在叫嚷:“那边草在动,好像有人啊!”指挥所的首长们都捏了一把汗,并命令高射机枪、重机枪和八二迫击炮等重火器做好火力压制准备。还好,敌人没有出动搜索,让我安全返回了阵地”。
机智勇敢的尖刀排长首战告胜
 
 
       1979年2月17日6点30分,对越自卫还击战正式打响。
       其实,在战斗正式打响之前十五分钟,陈志明已带领全排沿金鸡山南侧山脚向敌地方武装指挥部无名高地进发。作为尖刀排,负责在敌前沿的防御中打开突破口,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第一个任务就是排雷。
       陈志明记得:“当天雾气很大,大地依然一片漆黑,前进的路线杂草丛生,荆棘满布,我们借着微弱的月光匍匐行进。许多战士的手都被荆棘划开了血口。由于已经接近敌人,绝对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惊动敌人,以至影响还未正式打响的战斗。进入到敌阵地雷区,我排一边摸进,一边小心翼翼的搜索地雷、竹坑。如果是在战斗打响时在雷场开辟通道,我们首先的肯定是爆破式。但是,为不惊动敌人,我们冒着危险采取人工排除。由于战前的多次模拟训练,所以战友们对排除地雷路障都显得非常熟练,短短几分钟,我们就排除了十多个绊索雷,并无一失误,按计划顺利进发到敌阵地的公路边,接近到敌地方武装指挥部无名高地脚下。此时,两声巨响从远方传来,两发信号弹腾空而起,顷刻间万炮齐鸣,炮弹的曳光映红了天空,战斗正式打响。”
 
 
       由于尖刀排成功地为大部队进攻开辟了通道,因此光荣地完成第一阶段的战斗任务。
       当我军的隆隆炮声响起时,陈志明的尖刀排即将打响第一场战斗,攻打越南公安屯的一个无名高。这个高地是487团进攻同登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研究这次战斗时,陈志明就提出,为了保证第一场战斗的胜利,为大部队进攻同登提供安全出口,这场战斗需要在我军炮火开始时,尖刀排就要到达无名高地的山脚,接着需要炮火延伸一点时间,掩护尖刀排冲上半山腰才停止炮击,这样出奇制胜地抢到了一个短短的时间差,无名高地上的敌人还没反应过来,陈志明的尖刀排就冲上了无名高地。
       顿时,无名高地上的敌人已像热锅上的蚂蚁乱作一团,他们用重机枪、冲锋枪、榴弹炮和加农炮在内的火力,胡乱向我进攻方向疯狂扫射和轰炸。“子弹和炮弹片从我们的头顶上“嗖嗖”飞过,其中一发的炮弹在我身边不到10米的地方“轰”的一声爆炸,卧倒是来不及了,一块长25厘米宽7厘米左右的炮弹片“嗖”一声从我头顶飞过钉在松树上,好险啊。我马上指挥火箭筒、82无座力炮轰击敌火力点,炮手们由于就在我身边抵近射击,巨大的声响震耳欲聋。我抓紧战机,指挥1班从左迂迥,3班从右包抄,2班从正面实施攻击。战友们个个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猛地冲向敌阵,与敌人浴血奋战”。
 
 
       战斗进行了大约20多分钟,尖刀排就夺取了这个无名高地的控制权。这场战斗歼敌21名,缴获重机枪2挺,各式冲锋枪、步枪、手枪20多支。为部队向同登进攻打开了缺口,拔掉了这个“钉子”,是487团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在战斗中,陈志明和他的战友们第一次看到了战场上的流血牺牲,尖刀排一班班长倪坤梦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别的战友看到他浑身流血,以为一班长死了,但陈志明没有放弃,赶紧来到他的身边,查看他的伤势:“我发现他还活着,便马上替一班长包扎伤口,包扎完后,又赶紧叫人来把一班长抬下山往后方送,攻打无名高地,我排3班副班长和两位战士不幸牺牲,他们是我的战友,也是患难与共的兄弟,我的心情十分难过”。
       无名高地战斗结束,尖刀排的战士们还来不及仔细清理一下战场,陈志明就接到另一个战斗任务,协助守备连攻打三拱桥南侧的无名高地。守备连因遇敌地雷阵伤亡惨重,攻击“三拱桥”高地受阻。“我了解战情后,随即命令2班留守阵地,我带着1班、3班转向“三拱桥”高地实施攻击。在2排的协同下,我们共同战斗,很快夺取了“三拱桥”高地,全歼敌这股敌人,光荣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排的战斗任务。”这场战斗结束后,陈志明马上转身回到之前夺取的无名高地,按照上级的指示,围绕这一重要通道,清剿搜索残敌之后,在原无名高地坚守了几天,然后转为预备队,随主攻部队至扣马山、凉山。3月5日我国宣布撤军后,陈志明带领着尖刀排又接受新任务,回撤至探某北侧423高地掩护大部队撤回祖国。
 
 
       小青山上站排哨半个月,迟来的平安信让家人担心不已
       3月16日撤回到友谊关后,没来得及整理一下满是泥巴的军装,陈志明又接到任务,要他带着一个排去小青山站排哨。“战争刚刚结束,为了部队的安全,站排哨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山上并不安全,还怕敌人的冷炮,整整半个月才下山,同村两个一起当兵去打仗的兄弟都是一回到边境就往家里报了平安,唯独我没写信回家,等到站完排哨才往家里写信。我的父母当时真的以为我牺牲了,不停地去战友家打听情况,直到我的信到家,父母才放下心,真是吓到家人了。”
       由于在战斗中表现勇敢,指挥作战首战告胜,陈志明在战地上被提升为副连长,并荣记二等功。
 
 
       老兵退伍不退色,为东莞的爱国拥军工作贡献力量。
       1984年3月,陈志明转业回到东莞,无论是在政府部门任职,还是到企业工作,他都保持军人本色,在每一个岗位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曾经获省国土厅颁发“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陈志明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老兵。在工作之余,陈志明与同年的战友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战友们也常聚在一起聊聊天,吃餐饭喝上一杯,每次战友聚会,他都背着相机,替战友们照相,还冲晒好分给战友作留念。特别是到了现今,76年入伍的老兵都差不多年届花甲,在聊天中,如果知道了有战友生病或是家庭出现临时困难,陈志明都会伸出援手,给予关心和帮助。
2015年,陈志明加入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他更是积极参加会务活。2016年8月28日,在本会的协助下,近千名东莞76老兵在会展酒店举行题为“回首从军路,常怀爱国情”纪念入伍四十周年活动,会前,陈志明为这次老兵聚会献计献策,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像陈志明一样热心、充满正能量的老兵代表,才使得76年老兵的这次聚会活动圆满成功。
 
 
       陈志明是茶山镇人,当年一起入伍的有46人,战友们相信陈志明,有什么困难或是问题都会找他商量。陈志明说:“我们一起入伍,一起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枪林弹雨中经受过生死考验,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战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我了解老兵们的心思,有时候,老兵出现一些小情绪,我都会及时开解,我希望战友们共同进步,共享幸福人生,大家一起贡献力量,为东莞的爱国拥军工作增光添彩。